2011年,百年名校中华中学高中部搬迁到河西新城,并选择了寄宿制的办学模式。厚积薄发,在美丽的新校园里,师生们屡创佳绩,从2013年开始,高考成绩单亮眼,在成绩普遍优秀的情况下,每年都出现状元级的顶尖考生。究竟是什么原因,让这所百年名校更上层楼,闪耀出亮眼的光辉?
【成绩背后的三大“法宝”】
一、寄宿制:温暖家园成学子港湾
清晨6:15,住校生坚持晨跑
每天清晨6:15,中华中学的校园里就会响起整齐的脚步声,那是寄宿生们在晨跑。中华中学有着严格的作息制度,住校生活十分规律:每天6点起床,6:15晨跑;12:30午睡,13:30叫醒;晚上10点后不同年级分时段就寝,这是学生们的作息。而生活老师,比他们起得早,睡得晚得多。每天,他们5点起床,到夜里12点还在巡查。尽管如此,学生们的个性化需求,他们尽量满足。
作为中华中学的走读生,同样有着规律的作息时间,校长毕泳慈说,寄宿制不仅是一种管理模式,更是青少年成长的方式,是学生逐步融入社会的方式。虽然在这种模式下,学校的责任重了,压力大了,老师的工作也更加辛苦了,然而,这正是中华人100多年来始终秉承的价值观——“用爱温暖人”。
二、推进率:低分进高分出的骄傲传统
除了通过寄宿制的模式,让孩子们强健身体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以及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外,中华中学对学生的学业也毫不放松,用更高效、更有针对性的举措,培养优秀学子,让学生低分进高分出,是每个中华教师的骄傲。
近几年,中华中学培养出3个单科高考第一名,2016年,又培养出全科优秀人才——南京市高考文理科总分第二名和第四名。然而,这些学生进校时的全市排名并不在前列。数学理科第一名钱改今当年中考分数为669,在全市仅排在4000名。数学文科第一名胡敏悦当年中考分数为655,在全市仅排在6000名。高考全市第二名范欣雨当年中考分数为678,在全市仅排在1000名,高考全市第四名谷媛672,在全市仅排在1500名,经过中华的3年历练,这些同学破茧成蝶,一飞冲天。
在中华中学,不仅有个体的辉煌,更有集体的荣耀,2015届入学时,全市前3000名(一本有效人群)只有71人,当年高考一本达线163人,推进率230%。2016届入学时全市前3000(一本有效人群)只有140人,但高考时却有264人达到一本线,一本推进率高达189%。群体优生的推进,让中华中学近年来办学质量踏上了新台阶。
中华中学不但可以使优秀人才变得更优秀,也可以使平凡学子快速进入优秀的行列。
2017届的一名学生,高三以来成绩一直垫底,几次大考都与预估一本线差十几分,但老师没有放弃她,依旧耐心地辅导她,在高考中她考出了360分的好成绩,高出一本线20多分。2017届一名身体有恙的同学,在家休学一年,复学后基础很差,连二本线都达不到,他自己也不抱希望,只想能顺利毕业,为了鼓励他,学校曾经授予他“四自之星”中“自强之星”的称号,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鼓励下,他竟然考出远超一本分数线的好成绩。
三、华星班:优秀学子的高平台
2014年,中华中学又给优秀学生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平台,学校和省内顶尖级名校合作开办“华星班”,从教案、教学进度到试卷、评分标准都和如皋中学的顶尖级实验班完全同步,两所学校相关教师定期交流学习,目标是在培养人格健全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基础上,让更多孩子考入顶尖级大学。
这个班的成绩有目共睹,在几次大考中,华星班一模有6人400分以上,二模有学生进入全市前30名。他们的竞赛成绩也非常突出,获得数学竞赛省一等奖一个,物理省一等奖两个,化学省一等奖一个,生物省一等奖一个。虽是理科班学生,他们文科也同样出色,获得全国作文大赛二等奖一个,全国英语大赛二等奖两个。
不仅首届华星班学生各方面出色,即将升入高三的第二届华星班的成绩也让人瞩目。在今年的小高考中,该班4A率48.9%、人均加分3.77。高二华星班的学生已经能和高三同学拼夺奖了。他们已获得物理竞赛省一等奖,英语竞赛全国一、二等奖,省一等奖项。
学习之外,华星班的常规和运动成绩也都在年级之首。每个月的流动红旗,每个学期的优秀班集体都被华星班获得。校运动会上是团体第一名。为备战高考,从高二开始,该班就组织“我的大学”班会,请一些优秀学长来作报告,以励志为主题,进行生涯规划。同时开展学科小竞赛、中华诗词小会,寓学于乐。
学校地址:建邺区兴隆大街208号 邮政编码:210019
接待地址:高中部招生咨询处(月安街北大门左侧)
咨询电话:(025)52689097 52689098 52689085 52689086
咨询时间:8∶30—11∶30 13∶30—17∶00(星期日下午休息)
学校网址:www.njzhzx.net